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节(2 / 3)

,还是不要吃的好。

再者,没有经过工业脱敏的青霉素,致过敏率很高。

这会子一旦抗生素过敏,可没有肾上腺素能注射抢救,一旦青霉素过敏严重,那要命的速度比感染快多了。

所以系统在医书上给出了‘土法青霉素’制备方,但标的血红血红的。

姜沃也是用红笔抄的这一段。

把‘极度危险级别’几个字抄的大大的。

不过作为一代神医,孙思邈还是没忍住,对着方子亲自培养了一下土法青霉素,也真的培养出来一点。

但他之前就跟姜沃说过,这东西,哪怕他做了,也不会拿出来见天日。除非是有疮脓太重已经病入膏肓,其余法子都无效的病人,或许才能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用一用试试。

比起青霉素,孙思邈倒是对医书上另外一种‘天然药素’更在意些。

【大蒜素】

大蒜,被称为土里长出来的抗生素。

就像现代医学仪器分析过,之所以人参能够吊命,是因为里面有些类激素成分一样。

有些植物,天生就有些对人体有益的药性。

孙思邈的《药经》里,也早就把大蒜写入其中,知其能够‘除风邪,杀毒气。’

因此见到这‘大蒜素’,就对着试验了很多次。

终于做出来后,这回来九成宫,就特意带上——其实除了姜沃,他无人可分享,更要忍住不能去分享。

还太危险了。

与土法青霉素的制作一样,若是不能让世人明白危害时就把方子传出去,那就如同把利剑放到小孩儿手里,不能杀敌不说,得先砍伤自己。

孙思邈指着这个琉璃瓶,里面只装了三分之一不到的淡黄色液体,与姜沃道:“就这一点,用了得有几十斤的大蒜吧。”

姜沃点头,她也记得书上写的,要想通过直接吃大蒜,能达到抗生素药效,那确实得吃上几十斤才行。

“难制是一回事,制出来又不知能存留多久,时间久了,只怕也没有药效了。至于到底能不能拿来治病,且得小心的慢慢去试。”在确定安全性之前,孙思邈是准备把这个方子完全收起来的。

就算是他的几个徒弟,也只是帮着搬了几十斤的大蒜,完全被他隔绝在培养药素的试验之外。

孙思邈喝了口茶。

“说来,老夫自己做了这两种药素后,觉得如今最要紧的还不是制作各种新药。”

他顿了顿,看向姜沃,显然在等她的回答。

姜沃:……啊,是不是做惯了老师们的人,都有一样的习惯,喜欢提问学生。

不过她确实明白孙思邈的意思,于是接下去说到:“先生说的更重要的事儿,是监管吗?”

孙思邈再次满意摸摸胡子:“是,没错。”

以他的医道,对着非常详细的方子,制作这两种药素,都试了多次,而最后做出来的成品,是完全不敢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只好当做一种‘无可奈何抢救试试’药物仔细收起来。

那别的人呢?能否有他这种认知?

若是没有监管,是不是什么五花八门的药素都能出来,都要进人的嘴。他四方游医,见过经过的太多,很多药铺的药材都是不合格的。比如人参这种吊命之物,因价贵有利可图,就有黑心药铺,会把人参截断根须,然后混上其他植物的根茎一起,卖与好不容易凑够钱买参的百姓。

孙思邈实在不能不想:若是将来他试验出【大蒜素】真有奇效,能够像医书里所说的那样,治疗很多‘感染疾病’,那么必是跟人参地位相同的珍贵药物。

若是没有人来监管,天下有多少人能够抵抗住金钱的诱惑,肯像他一样,不顾成本去真正提取大蒜素,稍微脏污了一点的都弃之不要?

他看向放在桌上的小琉璃瓶:毫不夸张的说,这东西跟金子差不多贵了。

若是造假,必有暴利可图。

孙思邈放下茶杯道:“等圣人回来,我就向圣人进言——京城自不必说,有太医署就可以监管。天下各州,也可以加派监管‘医馆’‘药铺’的官员。”

姜沃点头:“是,原本天下三百六十州,各州就都有京中太医署考核过后,才下派的医博士,再添上监药官应该也不难。”

孙思邈雪白的须发,随着风微动了一下。

他对姜沃深深点头:“我常想着,有当今圣人,真是天下万民的福气。”

他是经过几朝几代,也经历过乱世的。

从前各地哪里有官方的医药机构,都是靠当地的医道传承,野蛮生长。

除非一地有大疫,闹得各州控制不住,才会向京城求援,看能不能从京中太医署调配大夫出来。

还是当今圣人登基后,在贞观初年,河东有一次小型瘟疫后,就开始着手建立天下各州的‘官方医疗机构’,用来为民治病与提前抗疫。

到孙思邈入京的这一年,大唐天下共三百六十州,每一州都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