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学史有感
之前很想写一篇文人风骨的文章,后来想了很久,我觉得风骨之其一,要先有骨,然后才风流。风流是物我两忘、逍遥世外,抑或是豪气干云,俊逸出尘,但是这骨头是什么呢?《淮南子》记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黄帝和炎帝东迁时发生战争,炎帝输了,后来炎帝的族人为炎帝报仇,于是有了蚩尤,刑天等等神话,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大约是这些。
照我对课本的理解,神话是人们语言发展后,生产力,科学认识不到位导致的把自然等风物人神化和人化的过程。那么这些神话,他们体现了一点上古时期人们的精神,那就是叛逆,不被驯服的一种精神。即便撞倒不周山,即便失去头颅依然猛志固常在。从发明创造神话把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归结到一个英雄神的身上了,又体现了劳动分工和阶级分化,但是此时我们知道阶级还没有完全地出现。这个时候人们大抵是无法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的。因为王侯将相还没有出现。
但是这一点叛逆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不驯服,不服输的精神却流传下来了,一直到《西游记》里的猴子,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未消亡。我们的先民他们曾经是不驯服的,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陈胜的创造,我相信这点叛逆就存在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但是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驯化如此的全方位,从小到大我们见过多少权威的说教,上级的遮遮掩掩,就和sxh一样,一部分人偷摸地共享资源,把他人排除在外。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些特权阶级是无法打破的。我认为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但连学术有门阀,更何况别的呢?用世俗的价值观评定一个人,多少人半辈子耗费在了房贷车贷上?我不认为他们是错的,房子是安生立命所在,可是在房价如此高昂的情况下,为什么大部分人认为评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他有房有车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没有老婆,你就会被看不起,这又是怎样的舆论风潮呢?然后大部分人只能被迫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自己在社会上混的很差。
因为我们失去了过去的精神,在封建家族社会瓦解之后,只剩下小家了,我们只能被迫世俗化,最求物质的评价。过去古人可能会为了家族的光荣而活,现在只剩下自己了。这点叛逆的精神也消耗殆尽了,只能被安排,只能追求老板吃剩下的肉渣,为了追求温饱,别无他法。
上大学时我开始无法摒弃高中的思维,刚开始我觉得应该搞成绩,但是现在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抓紧最后的一年多学学真正的知识。学一点能够在我灵魂留下痕迹的东西。往后让我能和《悼故友如波》中的幽人畸人一样,能够逃脱一点被驯服的可能。
我一想到当我离开目前所处的环境,当我处在任何一种环境,我无法自适,我没有精神的支撑我追求过的目标化为泡影,我的努力到最后没有在灵魂上留下一点痕迹,最后守着几张空洞的奖状,或者是成绩单的时候当然我也没有,我会受不了我曾经虚度过年华。
开摆论
过生日感言
今天和朋友美美聊天,说到开摆,虽然我已经坦然了,反正我不愿意早一天去学校。因为新冠我心脏已经有点不太美妙了。每天头疼,为了调整心动过速天天吃着倍他乐克。想想还是摆了得了。熬夜学习什么的算了吧。我能活着开开心心我觉得就不错了。等会猝死了得不偿失。这可能就是我已经失去某种程度的健康的感悟。我整个大三的随笔基本上10个有9个离不开开摆的主题。但是莫名还是想给自己总结一下,唉。心里突然还是有点烦。今天爸妈给我下了面条,买了蛋糕美美过生日。真的很难过。其实我很想继续在外边,回到家乡总是觉得自己没那么开心,可能是不想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可是我已经选好目标了,我想要考回来。我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健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会面对我人生的,让我觉得比现实的生活更多彩。
中间考高中语文教资,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只有语文知识与能力我勉强还算是拿下,别的有关教育学的科目我实在是欠点火候。如果今晚出分我还是没有拿下,我就只能先saygoodbye了。看来我和教育学终究是没有什么关系了。大二心心念念想考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生,现在也被我否掉了。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我总是用文字来发泄,一如现在。但是,君子所,其无逸。我还是应该别贪图安逸,这样才能成为君子。就像荀子说的“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所以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才有可能接近学问啊。
我很喜欢《庚溪诗话》里面的这句话“既寄心于丘壑,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我用这句话劝勉自己,别在乎纷杂的外界,寄心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了解每件事对于自己的影响,别在乎表面功夫。
所以我抄笔记还是太表面功夫了。记不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