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页(1 / 2)

而粤盐最大的优势在于——广东是个开挂区。

气温高、夏季长,阳光充足,晒盐成本低廉,不仅境内的河道四通八达,共有四条水路,其中有三条直通湖南(湖南被划为两淮地区),还有广州海港可以走海路,这可比走漕运省多了。

另外就是,闽粤是海贸市舶大省,在盐运上头的苛捐杂税要比完全依赖盐税的两淮地区少得多,所以不论是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缴税成本,粤盐能击败全国99的产盐区。

价格低廉品质又好,谁都想买这样的盐,但偏偏朝廷规定了盐的生产和销售都只能在本区域划进行,不允许不同产盐区之间的盐垮区域流通,这就导致粤盐只要40文一斤,而淮盐要300文一斤的根本性原因,也是很多私盐贩子偷偷在两淮地区卖粤盐的原因。

程婉蕴和太子爷抓到的这个小私盐贩子也是如此,但他身上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祸”,让他不得不选择这条不归路——两淮地区的灶户被剥削压迫得几乎活不下去了。

这小私盐贩子叫鲍至道,他是两淮盐场的“逃丁”,像他这样的人很多,两淮一共有三十多处盐场,每个盐场都有一个盐课司,负责监督灶户产盐、修灶舍、卤池、筑亭场之类的活计。

鲍至道是淮安分司下头白驹盐场的灶户,清朝的灶户大多是明朝遗留世袭,继续被编入灶户的,除此之外,还有囚徒罪犯被发配盐场煎盐,灶户不得改籍,无论贫富老幼残疾鳏寡尽数上报,所以鲍至道爹娘死后,哪怕他只剩一个牙都掉光的爷爷,也得继续当灶户,一辈子都改不了。

他活下来起,自打会使筷子就开始学煎盐,一天不煎盐,得不到工钱,也就没有饭吃,就得忍饥受寒,每个灶户得煎盐400斤才能算“一引”,得一引,才能得一石米(120斤),400斤盐得没日没夜煎熬四十五天。

鲍至道眼泪滴落在地上:“灶房低矮如痰盂,弯着腰才能进去,里头全是锅炉,十分炽热,烧盐时必须有人盯着,站不住一会儿就汗蒸如雨下,即便是盛夏酷暑也不得擅离片刻,这样的血汗粮,盐场的狗官还要压、还要欠,还要往里头掺沙子、糠壳!我爹我娘都是热死、饿死的,我爷爷也活不长了,他这把年纪了,那群狗官还要他跟我这个大小伙子一样,每年都煎出3200斤盐来!若是每月征收灶盐的时候不足,少一分笞四十下,每一分加一等罪,不知多少老迈的灶丁是被这些狗官活活打死的!他们觉着老人没用,不过浪费粮食,打死也就打死了……”

程婉蕴根本都听不下去了,这是人过得日子?

“有时候,没吃的,只能拔盐场地上的野草充饥,外头种地的百姓还有农忙农闲之说,我们呢?年年着役,昼夜辛勤,岁无宁日……”鲍至道根本说不下去,捂住脸恸哭不已。

怪不得他要逃,不逃哪里还有活路?

胤礽也是沉默无言,许久,才嘶哑地冒出来一句:“朝廷……不是专门分了灶户土地?我记得淮安有田地2570亩,是可以耕种的……”

鲍至道抬起血红的眼,惨笑道:“你知道淮安有多少灶丁吗?3万余人,2000亩地能分多少?何况,两淮盐场地处海滨,土地也是咸的,贫瘠得连草都难长,何况稻米?煎盐都快没了命,哪里还有余力耕种?那土地、那田亩,给了我们又有什么用,何况我更从没见过……”

胤礽更加沉默了,缓了缓才又问道:“你们……杂役有免除吗?”

“自然年年服役,我们这些灶户悲惨就悲惨在,我们既要在服从盐运司煎办盐课的命令,还得应对州县管理的杂役课派,本就不得自由,还要身兼多役,一会儿征调去运沙,一会儿又要修路开山……”鲍至道凄凉地笑道,“那些因为犯了罪被发配到盐场煎盐的人,过得还比我们这些正经灶户舒坦,他们只要煎盐就好,我们除了煎盐,还得服杂役……”

胤礽都快问不下去了。

朝廷当然知道灶户身负製盐重担,于是为了盐税稳定,自然想出了不少法子安稳、体恤灶户,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投身煎盐,户部才能收得上税。除了分田地,还有免除杂役的命令,但朝廷的指令,下头却阳奉阴违,不仅没有给灶户分田地,还乱加乱派!

“我们若一日不在盐场,就欠下一日的盐,可县官老爷让我们去服役,我们也得去啊!”鲍至道神志恍惚地喃喃道,“那些狗官自己倒卖私盐,假公济私,却叫我们当了替死鬼,既然他们敢卖私盐,我为什么不能卖?我每日煎那么多盐,偷偷存下一点拿出来卖,又怎么了?我也想活下去啊,我爷爷说,至少要看到我娶媳妇,他才能安心闭眼,但我们这样的灶户,哪家女儿愿意嫁?自己过得非人非鬼,还妄想拖累人家的掌上明珠么?”

程婉蕴在听到他说想娶媳妇宽慰老人,就忍不住鼻酸了。

她以为她在通州见过的大柱子一家已经很苦了,和鲍至道这样的灶户相比,仿佛他们的日子都显得好似天上人间一般了。

“那你是怎么逃出来的?”这句是一直站在边上的德柱问的。

鲍至道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