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这一点后,萧燕还敢与晋军对决吗?她会不会立即下令跟十三师、十一师接触的部队脱离战斗,然后全军后撤?
赵宁也好黄远岱也罢,都不是萧燕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准确知道对方的想法,他们只能根据战场形势与往日对萧燕的了解,来判断对方可能做出的选择。
萧燕有没有可能让全军后撤?
赵宁与黄远岱都不敢说一定没有。
为何?
跟敌人交手,无论是沙场征战还是江湖厮杀,亦或是日常中的其它较量,最忌讳的就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进入对方的节奏。在明白晋军的决战意图后,萧燕有什么道理让晋军得逞?
如果雁门山一带没有晋军主力,萧燕对自己的大军有信心,对胜利有把握,那当然乐意跟晋军决战,可如果判断出雁门山有晋军主力,萧燕哪有明知山有虎,还一定要向虎山行的道理?
对萧燕而言,面对这样的战场态势,最保险最稳重的策略,就是全军后撤。
草原辽阔,没有关山阻塞,不存在让出兵家必争之地这一说,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进退自如,今日退了,明日还能再来。
重要的是,后退就能再度隐入辽阔草原,重新获得战争迷雾的覆盖,让晋军盘算落空,成为无头苍蝇。而后他们就能根据实际情况,优哉游哉地决定是施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
在过往的历史中,草原骑兵在对战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时,要是后者自己没有正面决战而取胜的把握,就会采取这种战法。
你来我就走,让你找不到人,空有翻天覆地之力却没地方使,一旦你深入草原,后勤线拉长,他们的骑兵就会袭扰后方,截断粮道,等到你在草原转得累了,师老兵疲补给不畅,他们就会发动奇袭。
草原是草原人的地盘,他们熟悉这里,闪转腾挪无比方便。
这样的战法屡试不爽,给他们带来了无数胜利。
对草原军队来说,只要不主动南侵,不去攻打中原皇朝的城池,他们就很难战败。
但对中原军队而言,决战需要对方给机会,否则就必须发动奇袭,一击得手则全军压上,一鼓作气战胜对方。要是一击不成,找不到敌人,不管出动了多少兵马,就只能快速回撤。
以上这些,是赵宁此战最大的顾虑。
万里草原太过辽阔,又鲜有城池要地,军队说带走牧民,牧民就能上马迁徙部落,跑得无影无踪。
这回也就是天元帝国、秦国、吴国三方联合,萧燕才会带着大军南下,否则赵宁要灭天元帝国还真不容易。
既然对方来了,赵宁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对方跑了。
等萧燕跑了又来,来了又跑,跑了又来,那这一战就完全陷入了对方的节奏,会变得非常难打不说,北境兵马都得被拖在原地。
如今西南、东南都有迫在眉睫的战事,秦军、吴军来势汹汹,而反抗军集中了三十万兵马在北境,西南、东南的压力很大,需要北境大军迅速战胜敌人,再分兵去支援。
这一战,赵晋确确实实拖不起。
如若战事迁延,大晋露出疲态,应付局势应付得力不从心,那个如今一定在一旁看戏且心思不轨的格兰帝国,必然不会放过这个灭掉两界最大的竞争对手的机会。
黄远岱摇头叹息:
“依照我们之前制定的方案,三个师分三路突进,把敌军引出来之后,再立即派出后续主力,快速左右迂回,抢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以中心开花的方式行包围聚歼之策,最大限度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谋求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个策略本来没什么问题,只要双方都稳步接敌即可,那样就算萧燕出动的力量不多,有三个方位的兵力调动,我们也能知道她的兵力位置。
“现在敌人出来是出来了,却出来的太早,萧燕野心与杀气都过大,咬饵咬得太重,十三师与十一师调动的力量太多,要是咱们再派出一个师,就会把她的底牌打出来。
“自身底牌尽出、实力完全暴露之前,作为统帅必然格外警惕,萧燕很容易就会怀疑我们在雁门山布置着主力,是要跟她决一死战,从而生出后退暂避之心。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现在都不知道是该说萧燕聪明绝顶,还是说她愚蠢至极。”
自齐朝跟天元王庭国战开始,黄远岱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也说得上是算无遗策,尤其当年主持河北义军大局的时候,跟萧燕反复交手,多次打破对方的重兵围剿,让萧燕拿他毫无办法。
如今,他却被萧燕两个简单的战术布置给搞得只能摇头叹息,莫说左右战局,一时间连摸透对方的想法都无力,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的轮回。
赵宁不仅听得一阵默然,而且陷入沉思。
萧燕误打误撞的可能性很大,但要说对方是有意为之,赵宁也绝对相信。那毕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有着非同寻常的才能。
倘若萧燕是有意为之,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目的又是什么,暗含什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