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情欲>情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4节(2 / 2)

露出倾听之色。

&esp;&esp;陈景恪说道:“其一廷推,其二打击结党。”

&esp;&esp;所谓廷推,就是官位有了空缺,先问皇帝的意思。

&esp;&esp;皇帝没有中意的人选,就由群臣商量着确定名额。

&esp;&esp;打击结党,就是字面意思,凡是结党的一律重判。

&esp;&esp;一个人犯错,要连其党羽一起打击。

&esp;&esp;老朱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两条政策哪里有问题?”

&esp;&esp;“廷推是为了削弱吏部的权力,如果后世出了昏君,还能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为。”

&esp;&esp;“打击结党更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咱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吧?”

&esp;&esp;马娘娘也非常的意外,她猜到是大明制度出了问题。

&esp;&esp;但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是这两条。

&esp;&esp;在她看来,这两条政策都很实用啊。

&esp;&esp;疑惑随之而生,为啥是这两条?

&esp;&esp;第459章 无心之过

&esp;&esp;别说是老朱和马娘娘他们,这个问题就算是到大明灭亡,应该都没人意识到。

&esp;&esp;否则不会到最后都没有改变,连提都没人提过。

&esp;&esp;不是他们迟钝之类的,而是时代局限性。

&esp;&esp;这也是陈景恪现在最大的优势,现代思维。

&esp;&esp;当时代被改的面目全非,前世的知识逐渐失去作用的时候,现代思维就成了他最大的依仗。

&esp;&esp;他的身份地位,让他有条件可以了解大明的一切。

&esp;&esp;然后用现代思维去剖析,能得到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很难发现的问题。

&esp;&esp;发现廷推和打击结党的弊端,就是成果之一。

&esp;&esp;不一定百分百正确。

&esp;&esp;毕竟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不可能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esp;&esp;但总能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参考意见。

&esp;&esp;很多时候,这个‘不一样’能起到关键作用。

&esp;&esp;陈景恪说道:“首先说说廷推。”

&esp;&esp;“从始皇帝开始,命官的产生方式一般有三种。”

&esp;&esp;“其一,君主直接任命。”

&esp;&esp;“其二,丞相推举,君主任命。”

&esp;&esp;“其三,吏部推举,丞相讨论,君主任命。”

&esp;&esp;“通常情况下,这三种方式是同时存在的。”

&esp;&esp;朱元璋三人微微点头,确实如此。

&esp;&esp;始皇帝完成中央集权,将命官的任命权收归君主手里,县令都要皇帝亲自任命才有法律效力。

&esp;&esp;虽然有些时期出现过例外,比如西汉前期丞相也有权力任命官吏。

&esp;&esp;甚至明朝初年的丞相,也能不经皇帝允许任命部分官吏。

&esp;&esp;胡惟庸就是靠这个权力培植党羽的。

&esp;&esp;但这都是特殊情况,很快这种权力就会被君主收回。

&esp;&esp;从始皇帝之后,官吏任命的流程大体上就这么固定了下来。

&esp;&esp;当然,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

&esp;&esp;全国一千多个县,几百个州郡府,数万命官。

&esp;&esp;除非皇帝是计算机,否则根本不可能管得过来。

&esp;&esp;所以,一般只有重要官员皇帝才会亲自任命,比如丞相、三公九卿、封疆大吏等等。

&esp;&esp;相对重要的官吏,比如州郡长官、主要衙门的主事一类的,由丞相举荐皇帝审核之后任命。

&esp;&esp;当然,吏部也有举荐权。

&esp;&esp;尤其是低级官吏以及不那么重要的职务,基本就有吏部举荐,丞相讨论然后上奏皇帝。

&esp;&esp;皇帝象征性的看一看,然后盖章任命。

&esp;&esp;可这么做很容易养成权臣。

&esp;&esp;尤其是在皇帝暗弱无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强势的丞相,反过来压制皇权。

&esp;&esp;也会让吏部的权势过重,吏部尚书和侍郎,就是事实上的半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