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情欲>情欲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88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884(1 / 3)

这下深市也坐不住了,引入中芯国际,成立深市分公司,直接投建两个晶圆厂。

一个八英寸,一个12英寸!

汉城那边,有座12英寸的晶圆厂,自己玩不转,也交给中芯国际代管。

一下子三座12英寸晶圆厂投产,还有众多8英寸晶圆厂早就投产,还有几个新厂在建……中芯国际都头大。

若是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一样工艺先进,那还好,不缺订单。

但可惜,中芯国际工艺落后,12英寸的线都是90纳米,65纳米的工艺,55纳米都算是先进了。

至于45纳米,也是用的ib的技术,受制于人。

再加上当下,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刚起步,对手机芯片需求不多,中芯国际几大晶圆厂的部分产能,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年年亏损。

连带着中芯国际都差点破产,不得不引入新的股东。

结果可想而知,新股东一来,内部权力角逐更加惨烈,窝里横……

直到多年后梁老加入,中芯国际工艺突破猛进,一路突破28纳米,20纳米,14纳米……

这下,中芯国际的订单拿到手软,当下晶圆厂不够用了,才开始大肆投建新的晶圆厂……

比如多年后,津门的12英寸晶圆厂,月产能就是10万片!

不过眼下,中芯国际工艺差,订单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晶圆厂。

与其都空着烧钱,还不如卖一个套现,有了钱搞研发。

至于目标,也就三座,或者两座。

帝都12英寸晶圆厂b1,魔都12英寸晶圆厂。

至于汉城的12英寸晶圆厂,那不是中芯国际的,而是汉城新芯的,是汉城自己投资的,只是交给中芯国际代为管理。

如此一来,到底是魔都的12英寸晶圆厂,还是帝都的12英寸晶圆厂,就得看赵老他们斡旋了。

“行,就给你安排12英寸晶圆厂!”赵老笑说:

“两手准备,收购的事,先推进。同时帝都的第二晶圆厂,也会继续建设,依旧是月产10万片,不过工期分成两期,各五万片,这样一年内能交付一期。”

“好。”王逸应道,这算是最好的安排。

当下的帝都晶圆厂,月产25万片,很小,肯定不够。

至少再来一个月产25万片晶圆的12英寸晶圆厂,才能满足接下来一年的芯片需求。

等到一年后,帝都二厂一期交付,直接5万片晶圆,届时产能翻倍,不但没了产能危机,相反,还可以对外出售芯片!

王逸笑说:“既然帝都如此支持,那帝都第二晶圆厂,我们准备投入300亿,做成28纳米!”

“什么?28纳米?”

赵老满是不可思议:“王董,你可是认真的?”

王逸点点头:“当然,实不相瞒,如今40纳米工艺已经量产,28纳米工艺也得开始研发。等到帝都第二晶圆厂一期交付,也就是一年后了,我们只能做成28纳米,否则会继续大幅度落后台积、三星。”

王逸没说的是,帝都第二晶圆厂一期2014年投产,28纳米!

二期2015年投产,直接干到20纳米!

这才是王逸的目标。

即便如此,依旧落后台积电一年。

毕竟台积电2014年就会量产20纳米芯片。

至于当下的帝都一厂和即将收购的新晶圆厂,则继续用于生产40纳米工艺的芯片。

毕竟未来多年,40纳米芯片市场份额依旧最大。

就像十年后,哪怕高端芯片到了3纳米,可出货量最大的还是28纳米。

“好,你放心,帝都二厂一定会加班加点地搞定。中芯国际那边,我也会极力斡旋,给你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

“感谢赵老。”

随后,赵老和秦主任又和王逸聊了一些,这才离去。

路上,秦主任忍不住开口:

“领导,中芯国际的三大12英寸晶圆厂,你准备给星逸科技哪个?”

“小秦,这事你怎么看?”

秦主任皱了皱眉:“都挺难的。中芯帝都工厂,12英寸,以90-65纳米的存储芯片为主。”

“代为管理的汉城新芯晶圆厂,也是90-65纳米的存储芯片为主。”

“这两个工厂都不适合,星逸半导体需要的是逻辑芯片。”

秦主任看得明白。

数字集成电路中分为几个大类,以存储器、逻辑芯片、微处理器三大类为主。

逻辑芯片主要是cpu、gpu、asic(智慧安防,物联网等专用芯片),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几大类。

过去存储芯片一家独大,但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的发展,逻辑ic后来居上,反而成为最高端,最有前途的领域。

像是当下的中芯国际,主要业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