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也想到了这一步,恐怕也都事先交代过。先试试再说吧。”
“这……”乔治眸子都黯然下去。
一方面,当下高通的影响力,还是不俗的。
另一方面,星逸科技有自己的晶圆厂,和其他晶圆厂都是竞争关系。
这种局面下,不管是台积电,还是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都不会为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星逸半导体,得罪一个纯粹的大客户高通。
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没人会做。
毕竟高通是只研发芯片,不量产芯片,纯粹的大客户。
亚洲这边的芯片订单,都是台积电和三星代工。
但欧美的部分订单,也会交给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等等,都有合作。
为了竞争对手,惹恼大客户,这不明智。
毕竟星逸科技的这一波订单,只是暂时的。
到了明年,星逸科技40纳米产品相继停产,40纳米的芯片需求量都会大幅度下滑。
到时候星逸科技自家的40纳米产能,就能满足所有需求,根本不会再给第三方订单。
基于此,各大晶圆代工巨头,更不会为了这点‘临时订单’,冒着得罪高通的风险,给星逸科技做代工。
这里面的利益得失,很容易盘算清楚。
果然,乔治联系了一圈,各大晶圆巨头都隐晦地表示产能有限,有心无力……
王逸并不意外:“果然,高通都提前打过招呼了,这一次,高通做的够狠!”
“那怎么办?”朱长林眉头紧锁:“难不成要找中芯国际?”
乔治摇了摇头:“先不说能不能做。即便可以,但他们的40纳米技术,也是引入ib的,若是给我们做代工,有些困难……”
星逸科技的40纳米技术和28纳米技术,都是自己的,想生产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想给谁代工,就给谁代工,都是自己说了算。
但若是用的别人的技术,那就难说了。
前世,在2019年左右,中芯也开始全面去米化。
打造不含米国技术,不含米国设备的40纳米生产线、28纳米生产线。
但眼下还做不到。
王逸陷入沉思:“中芯国际是一个思路。接下来,要么收购一个中芯国际的晶圆厂,引入咱们自己的40纳米工艺,进行40纳米芯片量产。”
“要么和中芯国际合作,他们出晶圆厂,我们提供40纳米工艺技术,进行40纳米芯片量产。”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时间。”
“第一种,收购一个晶圆厂,谈判都得很久,最快也得半个月。交接又要半个月。再加上技术引入,员工培训,设备调整,生产线调试等等,都需要时间。”
“从谈判到最后投产,前前后后加起来,估计得两个月左右。”
“第二种方案不收购,引入技术,谈判过程简单一点。但也得培训员工,设备调整,生产线调试,前前后后也得一个半月才能投产!”
“可问题是,高通会给我们一个半月的时间吗?”
“台积电又能支撑一个半月吗?”
闻言,几人都陷入了沉默。
眼下高通为了打压星逸半导体,已经近乎疯魔。
连其他晶圆代工巨头,都全部打了招呼,典型地不留余地。
台积电这边,高通也会不断施压。
对此,台积电最终肯定会答应高通,停止代工星逸半导体的芯片。
但台积电肯定想着多扛一会,能多代工一个月,算一个月。
一来,多代工一个月,台积电多赚2000万颗芯片的代工费。
二来,少一个月的违约金。
三来,多代工一个月,多量产2000万颗40纳米芯片,星逸半导体这边也能好受一点,也算是少得罪王逸一分。
若是能代工三个月,星逸科技都有希望度过这波危机。
但可惜,高通不会给台积电这个机会,更不会给星逸科技这个机会。
关键就看台积电能坚持多久!
王逸心中有了决定:“台积电这边靠不住,中芯国际那边,时间上也来不及。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也就是40纳米芯片全面出现断供,第三方客户和自家产品,不得不二选一!”
朱长林面色锐变,这是最致命的结果:
“那我们是放弃自家产品,还是第三方客户?”
乔治也沉默了:“……”
这种抉择,事关星逸科技的利益和商誉,信誉,没有人敢选择,除了王逸。
“第三方客户的订单,是万万不能放弃的,而且要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
王逸平静道:“只要星逸半导体想继续吃代工的饭,就不能毁了信誉和招牌!”
三星为什么被客户所不齿?
就是三星格局小,心眼小。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