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总归是要过去的,这是在学校里呆的最后的两天,转眼变形马上要结束。楚文斌依旧没任何尺绫的消息,独自哀伤:“他不会真不回来了吧?”
想到好兄弟的面庞,他又沉吟,继而落泪:“不会真是最后一面了吧。”
同学们很喜欢城里来的插班生,认为是大活宝,为班级提供很多乐子,是敢于奉献的小丑。
班主任得知他们的学校变形阶段快结束时,也有点不舍,决定在临走的前一天,组织同学们为他们办一个欢送会。
“班长,你去买两支可乐,买点零食吧,我们开个班会。”班主任是这样说的。
一百块钱,买了箱黄色原味薯片,买了可乐和雪碧,买了辣条和糖。同学们把零食搬运到班级门口,摆好桌子,准备为他们欢送。
节目组也开启直播。
【哇哇哇,好久不见弹幕的uu们!】
【终于开直播了,等得我抓心挠肺,快让我看看这三只过得怎么样】
【这是要干嘛呢,怎么桌子搬来搬去,表演节目吗】
【怎么不见尺绫?】
“咳咳。”班主任正声,“安静,坐好。”
这节班会课,是这学期最后一节班会,等城市插班生离开后,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兴奋,难得放松,学习中也很辛苦,但是无论如何,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面临的是中考!不能够放松。”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变形计来的三个城市插班生,虽然比你们大几岁,是学长。但他们为班级带来很多快乐!”
班主任扶着讲台,笑笑,又继续说:
“他们马上就要离开了。我相信,这次的插班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如梦似幻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忘的一场梦。”
“今天这场班会,就是为了欢送他们离开,共同留下美好时光。在他们离开后,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够正心,回到现实。”
语调一转,从轻松变得严肃,班主任皱起眉头。
“在这节班会课上,人人都能吃到薯片。但过了今天明天后天,城市同学们可能每天吃薯片,但你们不会再有这样的薯片盛宴。”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不是人人每天都会有薯片吃的。”
“在大山里,你们就是这样的人。”
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来了,师资也渐渐好起来,但发展落后是事实,起码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完全改变。
h市的孩子,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小学和外教对话,艺术兴趣班全部拉满,去各个地方的数学英语竞赛。上小学,老师们都是92起步,初高中后,老师们基本都是研究生,乃至博士生。
高考不行就出国,出国不行就水硕,水硕不行家里还有点钱。大城市机遇多,孩子总有出路。
可大山里的就不一样了。
他们这群嘻嘻哈哈的初中生,选择只有两个,要不读书,要不打工。
很多人小学快毕业了都还不会英文字母,直至对口帮扶,运送来一批又一批的定向师范生,教育质量才有所改善。
现在不卷,不把基础打好,以后到县高中,怎么和人家拼?怎么和省会的学生拼?
大城市的学生有机会抱怨“卷”,这些孩子可没有,他们没有退路了。
老师慷慨陈词:“你们必须要记住,读书是为你们自己而读的,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学校,是为你们自己。”
陈桐虽然是被批判的对象,但他表示赞同。
孩子们开始倒可乐、雪碧,分发薯片。
一个同学磨蹭在楚文斌身边,搞各种小动作,最后终于发问:
“你在家,真的有电脑,有手机,天天吃薯片吗?”
话语里夹杂乡音,楚文斌看得出他眼中的犹豫与彷徨,他只得回答:
“如果我想,是可以天天吃薯片。但我不爱吃。”
薯片盛宴开始,电脑上播放起节目组帮忙剪辑的视频,是三个城市主人公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的相处时光,配上时而欢脱,时而煽情的音乐,将教室内渲染得是一阵欢愉又伤感。
“请城市同学们,来说一下这段时期的感受吧,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讲的吗?”
老师微微抹眼泪,将班会继续进行下去。
楚文斌也在流眼泪,这次没主动站起来,陈桐只好先起身了。
“大家好,我叫陈桐。大家应该还记得我的名字。”
“这几日的相处里,我感触颇深,交到很多朋友,也得到鼓励,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知晓了自己的优点。”
“大家都很真诚,都很有趣。这绝对是场梦幻的经历,我甚至感觉不会第二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但是,我依旧期待着,某天能再次看见你们。可能在学校里,也可能在街头。guys, see you, aybe ter”
陈桐鞠一个躬,底下人由衷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