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来着。那个,陈江,先别洗瓶子了,拿我的卡去买几杯奶茶回来。”
说完,刘浩扭过头问道:“那个,乔喻,你喜欢什么味道的来着?”
“额……”乔喻还没说话,陈江主动说道:“我记得乔喻是喜欢奶味重些的,我上次带的是黑糖珍珠牛乳的。”
乔喻诧异的看了瓶子师兄一眼,不说别的,就光靠这记忆力,他觉得这位瓶子师兄就能成为优秀的化学家。
“是啊,谢谢师兄。”
“客气啥。那个,这边还是跟上次一样先了解一下实验室进程?”
“嗯,好,先了解一下吧,不然我看数据一头懵。”
“张浩源你带着乔喻先了解下情况。”
“行,不好意思啊,乔喻,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瞧你这话说的,得给刘师兄面子啊!”
“嘿嘿……”
这次来,乔喻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他热情多了。果然,想赢得尊重,还是要先做点成绩出来,看来上次是把这些家伙都给震住了!
给大家推荐本书《是谁偷了我的脑子》:周墨脑袋放空思索着对他这个才穿越过来没多久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什么时候会死?以及……是谁偷了他的脑子?
周墨打算趁着自己还没死干净,把自己的脑子找回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家配合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而且这次课题已经进入了优化期,更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刘浩他们选择了使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度响应聚合物,修饰聚乙二醇实现温度敏感性。
然后再用含有diels-alder反应的分子单体,形成动态共价键单体,来实现记忆功能。
合成方法就是用响应单体跟交联剂混合,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凝胶。
在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均匀的凝胶网络。最后通过通过氢键、π-π堆积实现凝胶的网络结构。
目前实验室最好的情况是实现了70以上断裂强度回复,自修复效率也达到了75以上。
但甲方要求最少要实现 90以上的断裂强度恢复,自修复效率达到 95以上的参数要求才够。
因为据说麻省理工那边通过引入双网络动态键实现了95以上的自修复效率,同时材料的断裂强度恢复达到了9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利用热响应聚合物实现了断裂强度恢复超过90的材料。
现在的问题是那些解决方案普适性较低,而且成本较高,尤其是动态化学键设计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
所以刘浩的导师才能接到这个单子。就是想做出一些突破。尤其是航空航天器领域,对这种材料有较高需求。
用于外涂层,能够感知并修复微裂纹,自修复性可以延长材料在太空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同时温度响应性,还能保护设备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工作。
另外就是制造储能电池电极材料,不但能根据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化进行结构调整或修复,还能延长电池寿命,防止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
当然这种智能材料其他方面还有非常多的应用,不过根据张师兄的按时,如果他们真能做出来,甲方那边最先肯定主要还是设计专供这两个方向的产品。
而且现在国内很多研究所都在做这方面的突破,只不过他们这个课题组跟怀柔所目前来说在国内还是走在前面的。
当然也有不同,比如这次课题比较大,其实课题远不止今天这些人,还有其他两个实验室也在做一些配套工作。
不过乔喻也还是跟那天一样,在实验室了解完具体的实验室方法之后,又在办公室里看了下文献跟实验室数据之后,发现这次问题的确还挺棘手的。
主要是整个实验室环境就是一个动态反应网络,而且参数维度的确太多了。
时间、溶液浓度、分子作用力……太多可以左右结果的情况了。
最让人纠结的是,他们收集到的数据也很庞杂。虽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案,但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可能参数大不一样,或者自修复后的材料性能上劣化严重,等等问题……
看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实验室数据,乔喻只觉得叹为观止,也明白到目前新材料开发就是一场大型试错试验的意思。
就是大概我知道需要个什么东西,怎么搞出来也有个方向,但很多细节就只能不停的试错,比如融合剂的浓度,凝胶交联反应时间,调控单体跟交联剂的比例……
等等,需要通过对每个步骤不停的试错,直到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当然这种方法没什么好诟病的。毕竟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但如果每次实验结果都是线性的还好说,只要能慢慢接近理想成果,大家就能看得到希望,干活也满满都是动力。
可问题是从每次试验结果来看,是非线性的。简单来说有时候结果看上去挺好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