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情欲>高辣小说>大晋女匠师> 第8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节(2 / 3)

王葛在前一项考核里共制了五种器物:针线笼,草绳,方头履(制了两次),算筹,臂鞴的甲片。

针线笼她放弃改造,能仿出来都不容易,她没本事改。臂鞴也如此。那就只剩下草绳、方头履和算筹了。

莫忘记一点,得根据要求来改造。棚内,巡吏来来往往,不仅在搬运材料,还在架起新的鼓……乡名鼓。

此章开头,王荇背的是三国曹魏时期王昶的《诫子书》。晋朝世族教育晚辈的一种方式,就是由族中长辈写《诫子书》,勉励晚辈,培养品德。王昶的《诫子书》跟诸葛亮的《诫子书》,因德行规范,也会被其余世族拿来教育晚辈。

136 天时地利人和

半个多时辰后,巡吏终于发话:“诸考生先依次进器物棚,按地面白灰所画的行囊编号找自己制作区,不识字者,敲乡名鼓由巡吏引导。”

草编器物棚前的巡吏喊名:“考生韩木!”

此考生进去没多会就自敲了乡名鼓:“踱衣县西闾里,韩木不识字。”

“考生王孝。”

王葛听到“王”激动了一下,对方是个年近不惑的郎君。也敲了乡名鼓,是荷舫乡人。

第三个考生又是县邑籍。

怎么都敲了乡名鼓?王葛正疑虑时,该她进了。

之前三名考生并未先入各自制作区,而是一字排开,站在乡名鼓一侧。

众巡吏在另一侧,讲述规则:“从西至东、再折回此处,每个框线不准停留,然后告知我属于你的制作区是哪个?认不出,敲乡名鼓即可。若指错,淘汰。考生可明白?”

王葛立即道:“明白。”二十个制作区全呈方形,用白灰洒在地面隔出。一共两排,一排十个。巡吏之意是只准她走一个来回、不得停下脚步思考的意思。

每个制作区内的材料都用粗布蒙着,王葛无法根据先前制的器物确定自己的制作区,只能凭借方框前的白灰编号识别。

她的行囊编号是“瓿、二十五、二”,最复杂的“瓿”字反而最易识别,但接来的数字,她根本不敢试着去确认。它们也是篆文吗?还是契文?好几个都是两头尖、中间粗,外形跟个竖梭子似的,也是文字?它代表“一”吗?

不行,她不敢确认,又因为得不停往前走,一个个白灰数字在她脑中存留、出现新的,越来越胡涂了。

那个“x”她倒是知道,是指“五”,是商朝时期的假借字。

坏了,都走到最后了,她才总结出那个长的有俩角的字应该是古文“二”!

咚!可她不敢赌,槌鼓大喊:“瓿知乡王葛不识字。”唉,脸皮再厚也觉出丢人哩。

巡吏:“王葛,第二排、东三。”

“是。”当真后怕!因为跟她猜的不一样,她猜的是第一排的东四框。她站到乡名鼓旁,下个考生进来了。

二十人,无一例外,全敲了乡名鼓。

棚外已无考生。

考官分别进入各器物棚,说道:“知道为何让你等辨别各类古文字么?因为若不识古文字,就无法甄别古物,到时你们就得厚颜求教读书人,且旁人说的是对、是错,你们脑子空空,根本不晓得对错!我等匠人的地位,为何一年年被朝廷看重?不致文武百官轻视?正是因为种种文字起源,尽存盘于将作监!读书人想阅古文字,需通过将作监!我等后起之辈,必须将所有古文字牢牢记住,一代代传承下去!发现一个古文字、就得记住一个!必须记住!!我等匠人,一辈辈传承的,不止是匠技,还有文字!!你等……可明白?”

“明白!!”王葛被考官一番话激励的热血澎湃,抻着脖筋随众人嗷嗷喊。

“连喊三遍!!”考官振臂命令。

“明白、明白、明白!!”

考官一挥手,计时鼓响。

王葛按刚才巡吏说的,进入第二排东三的白灰方框。原来竖形“梭子”的古文字,代表的是数字“十”。揭开材料堆上的蒙布,她制的五样器物全在一个筲箕里:针线笼,草绳(只有三尺长),方头履(一双),算筹(十根),臂鞴甲片(十片)。

材料倒是极多。

每类器物中都捆绑了一枚竹简,幸运的是,上面写的不再是古文字。

但这种幸运,在此器物棚内只属于连她在内的两个考生。

普通百姓哪有识字的渠道?考生们还是纷纷起身再次敲乡名鼓。

“浔屻乡魏……不识字。”

“瓿知乡张……不识字。”

浔屻乡、荷舫乡、瓿知乡、踱衣县、浔屻乡……

王葛已经对吵杂声麻木了,先看算筹的改造说明,和她预想的一致:或精减数量、或利于携带。

在桓真教虎头九九表时,她就已经在考虑如何把算盘提前制出来了。制此物简单,理由得先能说通。所以每逢桓郎君演示算筹的基础使用法时,她都旁听。

算筹可不是像她一开始以为的“不就是数冰糕棍吗”。首先,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