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概况蓬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与蓬安县城连为一体,拥有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千古浪漫的爱情圣地、古人天地人合—理念的展示台、中华农耕文明耕桑渔的典型代表五大优势资源。这些资源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成为了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中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组成部分。(一)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嘉陵江蓬安段共89公里,汇集了典型的曲流、浅丘、湿地等奇特地貌,保存了最完好、最原生态的江上田园风光,被誉为“嘉陵江最经典、最具代表性、最有诗情画意的江段”(二)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赋圣”司马相如是古巴蜀诞生的第一个大文人,有“巴蜀第一文人”之称,其出生地就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相如故城。司马相如卓绝汉代的辞赋,奠定了巴蜀文化的根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司马相如故里由此而成为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三)千古浪漫的爱情圣地。蓬安的秀美山水孕育了“情圣”司马相如的浪漫才情,造就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凤求凰”的伟大爱情,被千古流传,为世人景仰。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夫妻树与连理枝、神龙泉与龙角圣水、太阳岛与月亮岛、嘉陵江与漫滩湿地构成的太极图等自然奇观,无不展示着浪漫情调,使司马相如故里成为千古浪漫的爱情圣地。(四)古人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台。至今1500余年历史的相如故城,是南北朝梁代以后嘉陵江二级台地上仅存的、全国唯一的一座州县同治的太极太玄城,专家誉为“巴蜀风水太玄城”、“天地自然之图上的秀珍古城”、“太极图相如故城”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与相如故城隔江相望、依山而建的码头古镇——周子镇,是嘉陵江流域仅存的原味码头古镇,至今仍保留了1000多米的4条古街区,成为嘉陵江边一颗耀眼的明珠。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被命名为省级文保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卫生城市,正全力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今年,周子古镇被纳入四川旅游新产品之“城南旧事——原味古镇之旅”精品线路。(五)中华农耕文明耕、桑、渔的典型代表。耕、桑、渔历来是嘉陵江流域传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至今存活在相如故里。沿江林盘聚落的树庄,漫山催牛劳作的农民,江中撒网捕鱼的渔夫,以及古镇上的打铁铺、剃头铺、药铺、小吃铺等构成了情趣盎然的原生态农耕生活情趣图。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船工号子、蚌舞、水龙舞、草龙舞、婚嫁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嘉陵江流域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二、创建举措及成效2007年来,蓬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并将旅游产业作为三产龙头来定位,当作富民产业来培育,确立了“县委统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推进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建设。
(一)编制精准的旅游发展规划。我们以打造全国性乃至世界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高、高标准编制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商业运作策划、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整个旅游区沿嘉陵江两岸分布,由一江两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组成,主题定位为中国最浪漫的休闲家园,辅助主题为司马相如故里和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规划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主要打造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品牌。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建成了滨江文化休闲区、龙角山景区和周子古镇景区三大核心景区,加上嘉陵江水上游览区总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成为了山、水、城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二)构建高效的创建工作格局。成立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四大机构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29个职能部门和4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旅游局长任副主任,抽调精干力量20多人具体抓旅游产业发展。组建拥有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主体,新设立副科级事业单位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管理局作为管理机构。创4a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又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主任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创4a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创建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高效推进。(三)建立科学的创建责任体系。将创4a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实行“一个创建项目、一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体系、一套工作班子”的责任机制,强力推进。根据国家“一标三则”和创4a实施方案,确定了124个大项、214个得分点、921分的创建目标,分解细化给47个责任单位,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创建质量标准,由技术指导组、创4a办、县旅发办逐级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