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洛阳接过那几本书,道:“那就多谢了,如果行之有效的话,我也会酌情免除一部分的债务。”
姜司教授打了个哈哈,道:“那是最好啦,不过这本书里的内容,希望关老板不要随便外传,至少先通知我一下。这么晚了,我就不打扰了,再会啊。”
“放心,再见。”
送走他们父子两个之后,关洛阳拿着那几本书坐下,先略微翻了翻那几本笔记。
果然就只是姜司教授和他那位友人探讨的一些片段,里面的话题随着他们两个的联想,跳跃的范围很广泛,甚至有关于地方美食的一些篇幅,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琐碎了。
至于那本让姜司教授最重视的书,很明显并非原稿,是刚复印出来的,白纸黑字单面复印,用大的订书机装订起来。
复印出来的笔迹,依旧带着原作者工谨虬劲的风格,铁画银勾,字形偏瘦,极具风骨。
——文以载道,图以叙情,学风听雨,澡雪精神,定中生慧,而能心意生光。
在这样的一段开篇语之后,就是写作者半文不白的自述式讲解。
“凡世间人所聚合之处,历史传承之下,必有文明,文明之中,必有自我修行之精要。
遍观全球,古老的修行法门,成千上万,乃至于可称作恒河沙数,不知多少淹没于历史潮浪之中,又多少蒙尘鄙弃,不复可见。
纵然有少许派别,流传长久,广为人知,修炼之后的最大功效,也不过是令心态常保年轻,养生调理而已,既不能百病不生,又不能力举铜鼎,实属肉体凡胎,与枯木同朽!
至于各教派历代先贤推测之中,所该具有的种种神通奇术,似乎更只是梦幻空花,虚妄荒诞之言。
直到五十年代,真灵机械,人体改造,虚无缥缈的修行,似乎得以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来只是阐述于内心的种种精神修养,开始得到了形诸于外的契机。
除工业改革,机械跃升之外,吾等也有幸乘此潮流,以全真、正一、禅宗、程朱、陆王,乃至于音乐,围棋,书法,画艺,插花,茶艺等诸多国学高人交流,探讨精神,数次聚会,颇有所得。
秉承实事求是,不假不大不空的说法,诸多修养学说,皆可称作心意法门,共可分作三层境界。
分别称之为,定念如一,百物借势,虚空取神!”
关洛阳看到此处,神色略微振奋了一些,这分明是一本类似于秘籍的东西,难怪姜教授会把它跟教学资料相提并论。
他阅读的速度放缓了一些,仔细浏览字句。
接下来是对于这三层境界的介绍,分别用了一些类似于小寓言故事的东西,来解释三层境界的特点。
“第一层境界,定念如一。人脑,大小只在数寸之间,却统筹着人体这一方小天地,时时刻刻运转不休,其中奥妙,繁复无穷。
但人生一世,一分一毫所见之物,都在牵扯心神,于冥冥之中空耗脑力。
许多人自以为专注的状态,其实仍伴随着无数杂念的诞生与消灭,这些自身察觉不到的杂念,却会大大影响人的能力发挥。
宋朝末年的终南山中,有众多隐士,其中有道士王某,住的极为荒僻,出门不远就有一道悬崖,铁索悬桥,只是天长日久,悬桥锁链断了三根,仅余最后一根,王某若要出门,不得不绕行数里。
某日午后,数名友人来访,忽见王某起身,出茅屋直奔悬崖边,手提木桶,踏一根铁索,凌渡万丈悬崖,须臾之后,又提一桶泉水归来。友人惊叹拜服,王某豁然惊醒,对自己之前所做一无所知,再看那云雾缭绕的悬崖之下,冷汗津津,不敢向前半步。
后人探究,原来他是在梦游之中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心中仅存一念,方能履险不坠。
此般境界,可以视之为触及定念如一的门槛,但在不清醒的状态下,仅沉迷于心中所见,不能查知外物,弊端极多。
又有古之神箭手,练习射箭技艺,取一枚铜钱,用细线悬于屋檐之下,相隔数十步,日日专注凝视,练到一眼看去,只觉铜钱大如车轮,轻易可以射中方孔,又能在射箭之时,耳听八方,对种种异样,皆无遗漏。
这般人,可视之为真正踏入定念如一的境界。”
“第二层境界,百物借势。人乃凡俗之身,最高不过一丈,最重不过数百斤。
广袤天地之间,有无数胜于人体的宏伟意象、强盛事物,欲求非常之力,当以人心借取外物之势,步步融洽于己身,练假成真,化虚为实,终成自身妙力。
心意法门的第一层境界,纵是常人,也可求得,但第二层境界,却非有真灵机械,刺激脑力,开发心神,才能以真灵电能为媒介,将虚无之势,化作真实异力。
风林火山,枪炮车船,百兽神佛,都可以作为借势的对象。”
“第三层境界,虚空取神。这一层境界,便如同人未出地月,却计算太阳系之外的景象,有理论的支撑,但无实际的验证。仅有些许推测记录于后,且留待将来。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