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面包炉,倒是有了自己的简易小烤箱。
“空气里的香甜味好浓!”
夫妻俩吃着“酥皮咸蛋黄麻薯豆蓉月饼”眉来眼去,话分两头,楼底下的许家姆妈就不开心喽!
“这什么味道?”
“一股浓浓的奶味,又香又甜?”
许家姆妈生气极了,秦家盖了三层和四层,还有自己的独立厨房,事到如今,想蹭口吃的都没办法,人家关门在自己屋里。
“这秦想想还真是命好哦!”
秦想想毫不心虚偷学了这道酥皮咸蛋黄麻薯豆蓉月饼,还打算明年再研究研究鲜肉月饼,争取做到工厂在“月饼”方面独具一格。
“这咸蛋黄吃腻了,做成这种蛋黄酥真不错,干脆也在厂里供应。”
秦想想觉得真奇葩:“我去打听了一下,全国各地的纺织厂月饼还真是各有各的绝活,出名的棉纺厂月饼就有好几家,还有布厂月饼,还有沙厂月饼,丝织厂月饼……”
“大家都各显神通做月饼吗?”
“我们飞燕纺织厂也不能输啊!明年 拿出真本事,做一个让人惊艳的月饼礼盒。”
……
这会儿研究做月饼已经晚了,只能为下一年做准备,天寒地冻的,却已经到了一九七九年的春节,这是改革开放的元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
腊月二十九,也几乎是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做准备,空气里都是浓烈的食物的香气,黎剑知在厨房里煎带鱼,小胖在旁边一惊一乍:“我来我来!爸,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我们往里面加牛奶吧!”
黎剑知:“异端,退!退!退!”
秦想想拎着一袋金币巧克力,带着三个小闺女发金币,“你一个,妈妈一个,给你一个,妈妈一个,穗穗一个,妈妈一个。”
“妈妈你好多哦。”
秦想想理所当然:“因为妈妈是妈妈啊,当然要很多个。”
周傲冬上来把他们喊下去包汤圆,黎小胖同志包了个超级猪油汤圆,还跟外婆说:“外婆,我做的汤圆,让香江船王吃了都泪流满面。”
周傲冬手一抖:“……”
“我和我爸还要写一本《黎式菜谱》传家。”
“砰——”
只听得清脆的一声响,许家姆妈手里的盘子摔落在地上。
《黎式菜谱》?
许家姆妈想起了当年厨房被黎剑知支配的恐惧。
等到年三十那天,秦想想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带去了厂里,给留守的工人们拜年,还要分发年货。
每个工人们都能领到厂里的猪肉、还有蛋黄酥、风干腊肠、酱菜、鱼鲞……以及厂里的橘子汽水。
车间里机器上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李书记也正带着人给坚守岗位的工人派发红包——外汇券。可以在福利商店购买到进口产品,是这一次东欧订单的结算福利。
顾志怀在这天重回飞燕纺织厂,用他那越发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向全厂广播:“工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晚上我陪着大家,想听什么节目,直接来广播站点节目单!”
“什么,大家还想听《秦厂长智斗刘满福》?”
……
秦想想愣在原地:“……这是谁安排的?”
黎剑知掩嘴一笑:“你们工厂的新春节目真精彩!”
秦想想:“再说话猜你一脚。”
“走吧,咱们回家吃年夜饭去。”
傍晚,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点燃了千家万户,仿佛将过去的沉闷一扫而空,弄堂里持续传来欢庆的音乐声响。
老机器 历史文物,欢迎拍照。……
一九七九年三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飞燕二厂,原名上浦纺织厂,那一道与居民区临近的红砖墙, 已经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明亮的崭新门市店铺, 甚至还包含了玻璃橱窗。
玻璃橱窗上方挂着“飞燕风华”的巨大牌匾。
玻璃橱窗内部, 人形的模特穿着“沪版改良状元大衣”,“影缂法衬衫”, “西装制服”, “苏绣旗袍”,这些服装在灯光下光彩照人。
店内, 飞燕二厂几个老师傅,正带着徒弟现场展示缂丝和盘扣的技艺;一台经过史开北改造过,噪音极小的老式织布机, 在学徒工的操作下, 缓慢织布, 展现纺织品诞生的全部过程。
裁缝区,有个年轻的女师傅,正为一名年轻市民量体裁衣,准备为他制作一套兼具中山装元素和西方剪裁的新商业礼服。
一九七九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吸引了很多外资进入内地, 很多人与外资谈判合作,都需要商业正式服装, 而飞燕纺织厂的服装受人亲睐。
“飞燕风华”的右侧,是“浦江美食汇”。
蔡包子的店铺在最显眼的位置,此时早已经排队成长龙,蒸汽缭绕, 一阵阵的包子香,这样的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