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漪说:“我一定来。”
这时候工人敲响了下课铃,不一会儿,孩子们便从屋子里欢欢喜喜地跑了出来,还有乔瑟夫。孩子们也不顾仍在下雨,穿过庭院,向着静漪和敦煌跑来……逄敦煌看着被孩子们围在中间的静漪。
她弯着身和他们说话,脸上有温柔的笑,短发不时地落到腮边,她抬手抿到耳后……孩子们的笑声很响,七嘴八舌地抢着说话,又很吵。逄敦煌便觉得自己的耳朵疼。他抬手揉了揉耳廓。
他有一种自己上了贼船的感觉。
他又要怎么保证她的安全?他逄敦煌什么时候还犯过这样的难……若是还能存着侥幸心理,他倒是可以指望,陶家那深宅大院,程静漪并没有那么容易出来。
即便存在这个可能性,他也知道程静漪的决心。她是个只要有了决定什么都不怕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眼下进疆就是她要办到的大事,她才不肯轻易就放弃了……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晚他们在百祥楼餐聚,他也见识了程静漪的不动声色。
本来是送行宴,在她抱歉地表示推迟出洋之后,变成了一顿普通的晚宴。对着那意外到有点不知所措的三位,她耐心地解释了一番。只字未提战事,也只字未提她即将开始另一远行。逄敦煌不禁感叹,陶太太程静漪的气度修养,还有交际手腕,的确就如坊间传言的,不俗。只是她拿他们当朋友、当师长,不曾真正对他们施展过。
静漪见逄敦煌素日是个话多的,当晚却沉默寡言起来,知道他心里不痛快。她对他是连威胁带逼迫,总是有些对不住他的……不过她也没有忘了,提醒逄敦煌让麦子回家先取了衣服给她。
当晚分别的时候,逄敦煌仍觉恨得牙痒,说:“但愿你明天根本就出不了陶家大门。”
静漪却对他一笑,道:“我会准时的。”
逄敦煌看着她上车离去,回到家中安排明日出门事宜。忙到深夜仍无睡意,翻来覆去想的都是程静漪——心情是出奇的矛盾,不知为什么,既希望她被陶家人发现行踪,不能成行,又盼着以她的机智,能够顺利同他会合……就在这样奇怪的矛盾心理中,逄敦煌彻夜未眠。
第二天,他按照约定时间,等候在西城门附近。
天气阴沉沉的,没有下雨。
进出城门的人很少,车就更少。
飞机起飞的时间是在上午十点,已经九点了,程静漪还没有到。图虎翼派来接他的司机在催促他,他看看时间,确实不能不走了,刚要吩咐司机开车,就见一辆马车奔驰而来——他下了车,果然马车来到近前,从车上跳下来一个身形瘦小的青衫少年,头上戴着鸭舌帽,身上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跳下马车便向他跑来,也顾不得身后车上那个小女子在喊些什么,跑到近前来,推着他就上车。
逄敦煌坐到车上,看着压低了帽檐的静漪,吩咐司机开车。
静漪回头看了眼车后窗——秋薇站在原地,对着她使劲儿地挥手……过不多久秋薇回家,就要替她受过了。
她有点心酸,但想想秋薇在陶家毕竟不像在程家。陶家对少奶奶陪嫁来的丫头总是会客气三分……无论如何此时她也顾不得那些了。
逄敦煌也不出声,专注地应付着接下来的事。
车子因是经过特别派遣的,一路畅通无阻地直接开到了停机坪上。静漪下车便看到停机坪上海停了几辆车子,想是运送医护人员的。在舷梯下站着的,正是图虎翼。图虎翼看到他们的车子,才松了口气似的,对逄敦煌一挥手。
静漪走的慢些,跟在逄敦煌身后。
图虎翼同逄敦煌握手,仅仅扫了一眼他身后的青衫少年,便请他们上飞机。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七)
逄敦煌让静漪先上,自己若无其事地与图虎翼说着话,分散他的注意力。等到进了机舱,他们的座位被安排在前面。逄敦煌让静漪坐在里面。静漪坐下,将帽檐压的更低些。等图虎翼离开,她才略微抬头,看看坐在自己身边的逄敦煌,微笑。
逄敦煌没好气地斜了她,说:“到哈密之前,不准你和我说一句话。”
静漪抱着随身带的大包,纤瘦的身子比包还窄些似的,逄敦煌撇撇嘴。
飞机起飞了,逄敦煌还是不理静漪。静漪无奈地靠在座位上。昨晚她为了筹谋今日出门,也是一宿没睡,此时上了飞机,困意上来,不一会儿就歪在角落睡着了。逄敦煌把她的包拿下来,她还扯着包上的带子不松手。
逄敦煌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硬是把包夺过来,放在一旁。他看静漪歪在那里动都不动,继续睡觉,知道她也是累了,于是默默地叹了口气。
“这又何苦。”他轻声道。
“少奶奶睡着了?”图虎翼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站在一旁问道。
逄敦煌回头看他,“你什么时候看出来的?”
图虎翼把一条毛毯递给敦煌,说:“你们下车的时候。再说,哪有少爷让下人走在自己前头上飞机的道理。”
海棠情欲